close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口DSCF1508大中堂152X121CM.jpg 壯為行草.jpg

口述整理:施伯松、陳忠建

攝影:張峰碧

記憶中,王壯為先生特別擅長書法及篆刻,繪畫作品較為鮮見。志揚先生記得在藝專畢業前後期間,到歷史博物館看千扇展,其中赫然看到壯公為黃天才先生所繪的一幅扇面,大為嘆服。當時因為是學生,較為直率,看完展覽後便請求壯公能為自己也畫一幅圖。結果壯公慨然答應,並吩咐要先將扇面壓平整之後,再交給老師作畫。隔年是乙丑年(民國74),壯公精心繪製了一幅老幹新枝的梅花圖(圖一),其上落款曰:「湘妃危立凍蛟脊,海月冷掛珊瑚枝,醜怪驚人能嫵媚,斷魂只有曉寒知。漸翁為叔眉寫蕭千巖詩句。」而此扇面的書法(圖二)承蒙臺靜農先生的雅興,他一見壯公的畫,便欣然答應在此扇背面題上字。臺老此作以擬漢銅器銘文書之,得精謹古雅之氣。此作一出,使得許多臺老的弟子大為吃味,都羨慕志揚先生能得此墨寶。

第二件事是志揚在一次全國性的篆刻比賽中失意時,成績公佈後本想到老師家報告,並和老師聊聊,以宣洩一下心中的情緒。不料一到壯公家,還尚未提及此事,老師便拿出一幅書寫菜根譚句的書法作品(圖三),來安慰並勉勵志揚先生。其內文是:「心志要苦,意趣要樂,氣度要宏,言動要謹。」這簡單的幾句話不僅讓志揚非常感動,更是進一步砥礪其努力創作的原動力。今天再來看這幾句菜根譚的名言,心中不免也浮起一句:「歡喜作,甘願受」的民間俚語。一位偉大的老師留給學生的,不僅是單純的知識傳授,更重要是身教及言教,讓這種人格的典型模範能深植在學生心中,活在大家的心裡,時而產生感佩之心,孺慕之情。

另一件事更可以看出壯公是如何關愛薛先生的。當時志揚剛搬到永和現址,壯公及師母便特別到新家來走走。(當時一起陪伴的有:薛平南、陳維德及日人原田歷鄭三人),壯公當場寫了一幅書法給志揚先生補壁之用。但因書齋的空白牆壁面積較大,所以在一次某收藏家向壯公求字的機會下,志揚幫壯公裁了兩張4尺*5尺的宣紙。壯公便寫了兩遍,其中完整無誤的那張交給收藏家。而落款誤一個字的作品(圖四),便送給了志揚先生。志揚以為,此作雖誤一個字,但壯公為此又特別題了小款說明,無形中更增添此作的藝術價值,其整體效果反而較佳。內容為:「居其厚不居其泊(薄),慎其始若慎其終,以萬物為芻狗,象天地之帝先,無為自化,可道非恒。馬王堆帛書老子甲,體氣正古,集為耦語,展伸書之,漸叟王壯為八十又二。體上之字,誤不成字,實為本字。老有慙色,仍應正之,叔眉存之。」此作表現出壯公在當時出土的馬王堆帛書上所下的深厚功夫,當為其晚年的精品代表作。

另外附帶一提是壯公也願意將好東西和學生分享,這裡介紹的是毛筆。它是張大千先生選的牛耳毫,送到日本玉川堂所特別訂製的,筆名為「驃騎中將」(圖五)。此筆由大千送給壯公,壯公於志揚先生畢業後再贈送之。此筆書寫的線條挺勁渾厚,薛先生曾於15年前於友人處再添購相同品牌的毛筆一枝,花了1萬元,可見此筆的珍貴性。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該筆身的文字乃手工所刻,其刀法線條挺利,起收筆交代清楚,非良工無以到也。

(民國952月期間到薛志揚先生的書齋訪談,受訪者暢談從王壯為先生學藝的過程中,幾件特別值得回憶的人、事、物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stephen 的頭像
    stephen

    施伯松個人部落格The Blog of Shih Po-Sung

    step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